人工果糖問題多 少碰為妙 專家: 最好是「零攝取」
- jimmykao122
- 2022年4月12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您愛喝含糖飲料嗎?營養師表示,因人工果糖成本低,多數市售含糖飲料都會添加人工果糖,但人工果糖不僅無法調節人體攝食量及體重,還會刺激飢餓素增加,越喝越想吃東西,發胖危機大增,最好是不要選擇添加人工果糖的飲料,蔗糖也比人工果糖好。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指出,現代人被口感「害死」,不該Q的食物卻標榜Q,小孩嫌乳酸飲料太酸,飲料就加糖,單純燕麥片泡水對身體很健康,但製成飲品又加糖,其實都不利健康;許多民眾誤以為運動飲料只是水,卻不知道裡面添加人工果糖,即使是果汁飲料,若原汁含量不是100%,甜味來源也多另加人工果糖。
金惠民解釋,天然果糖普遍存在於許多食品,而人工果糖(高果糖玉米糖漿)多利用基因改造的玉米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的綜合體,依含糖量分為42%、55%及90%,目前應用最廣的是55%,每25公斤約500至600元,以700㏄的全糖飲料,人工果糖成本僅約1.5元,且甜度穩定,成為加工食品的好幫手。
金惠民解釋,市售含糖飲料700㏄就有70公克的糖,熱量約280大卡,等於4至5個中型水果的熱量,民眾若常喝加糖飲料,尤其是人工果糖調製的飲料,體重及血脂肪與日俱增,極易成為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的高危險群。
金惠民說,國外研究發現,雖然果糖在人體內代謝時,不需要胰島素幫忙,似乎對糖尿病患者有利,但代謝過程卻明顯增加脂肪的合成,另外,人工果糖無法刺激產生胰島素、瘦素,此兩種荷爾蒙正是調節人體攝食量及體重的關鍵因子。
金惠民表示,「要民眾完全不吃糖並不可能」,購買含糖產品前注意標示,業者多會根據原料比例順序標示,人工果糖最好是「零攝取」,蔗糖比果糖好,糖類攝取採總量管制,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%。
健康小叮嚀 天然果糖 安心健康
更新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,糖類攝取最好來自天然果糖,若覺得無糖飲料無味、或無糖優酪乳太酸,可以利用水果的天然甜味調味,例如將水果打泥與無糖牛奶混合,就有果香甜味;無糖優酪乳太酸不敢喝,可以鳳梨、蘋果切片,一起喝就比較順口。
金惠民解釋,天然果糖是一種單糖,包括蜂蜜、水果、根莖類蔬菜都有天然果糖,每100公克水果中的果糖含量大約2至9公克,以經常食用的香蕉、橘子、鳳梨為例,果糖含量分別為5.9公克、4.6公克、3.7公克;每10公克蜂蜜的果糖含量約為4.3公克。
金惠民強調,天然果糖不會危害人體,在均衡飲食的概念下,適量攝取以天然果糖取代人工合成的果糖,維護身體健康。 (記者林相美)
人工果糖不健康 增加老年痴呆機率
【台灣醒報記者李涵台北報導】人工果糖是近年來許多連鎖飲料的必備食品,不但便宜,口感也好,不過也隱含了很大的問題,聯合醫院營養師指出,飲料中只要每700cc就含有70公克的糖,不但容易造成肥胖,也可能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的機率。 現在市面上所販受的飲料大多都添加了人工果糖,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表示,一般市售包裝飲料和連鎖店飲料中,每700cc就含有70公克的糖,相當於4至5個中型水果的熱量,民眾若常常喝加糖飲料,尤其是高果糖玉米糖漿,體重及血脂肪就會與日俱增,極易形成三高(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)的候選人。 近期發現,雖然果糖再人體內代謝時不需要胰島素的幫忙,乍看下似乎對糖尿病有利,但其代謝過程卻明顯增加了脂肪的合成。也有學者推測,精緻糖的攝取量增加,尤其是高果糖玉米糖漿,很可能會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的風險。 另一位台大營養師建議,不論是何種果糖,只要過量飲用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,人工果糖因為經由加工製成,濃度過高,所以比一般的糖更容易引起疾病。 在天然果糖中,蜂蜜是很好的選擇,營養素多,含有維生素及礦物質,但是製造過程要注意,如果殺菌沒有作好處理,也會對身體造成另一種傷害。 食用人工果糖 當心愈來愈餓!
許多民眾認為果糖是好糖,不過營養師提醒,如果吃太多的人工果糖會越吃越餓,因為人工果糖會分泌飢餓素,讓你越吃越多、增加體重血脂,而且癡呆的風險會變高,營養師也建議民眾,含有人工果糖的飲料最好少喝。 在你喝飲料、喝咖啡的時候,都會加入這一瓢就是人工果糖,因為甜度穩定、成本只要1.5塊,也成為連鎖飲料店快速流行的原因,但就因為現在越來越多人愛喝,卻沒有發覺它其實會越喝越餓,隔了四小時進食量變高。 喝到添加人工果糖的飲料,沒想到無意間可能讓人越吃越多,而市面上像是果汁、運動飲料、優酪乳還有可樂、調味乳都有使用人工果糖,它不像葡萄糖會刺激胰島素跟瘦素產生,讓人體懂得節制,而是喝了更餓,想要吃更多、攝取更多熱量造成發胖,營養師就提醒,果糖比蔗糖好是誤認,如果以為是好糖而吃多了,可能造成三高問題。
催眠 :壓力、情緒、體重控制
Comments